智库解读:美中高官密集访欧的背后
来源: ECCRD雅典讯    发布时间: 09-04


当地时间4日晚ECCRD雅典讯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刚刚结束对意大利、荷兰、挪威、法国和德国等五国的访问。紧接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完成了对西班牙和希腊的访问。

美国国务卿迈克尔·彭佩奥( Michael R. Pompeo)则在8月出访了捷克、斯洛文尼亚、奥地利、波兰四国。7月彭佩奥还访问了英国、哥本哈根,丹麦、格陵兰和法罗群岛。

美中高官密集访问欧洲。其背后的深意是什么?

在美中两国“新冷战”以及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局势下,美中都期望争取欧洲,因为这符合各自的外交利益。人民网引述外媒文章称“中国希望通过与欧洲加强经济、商业和技术等领域的合作,重塑在国际舞台上的定位”。长期以来,欧洲与欧盟一直被北京视为比华盛顿更务实的合作伙伴。

外交专家指出,面对美中之间日益激烈的紧张关系,美国希望欧盟将逐步采取更加强硬的路线与中国对抗,但是,欧洲国家还没有选择立场的意愿。

德国智库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托尔斯特•贝纳(Thorsten Benner)说,“欧洲担心,欧洲只是这场冲突的棋盘,而不是棋盘上的玩家,”贝纳说。“但现在欧洲至少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欧洲需要对自己的战略自主进行投资。”

据中国观察者网报道,该智库对华立场并不友好,该智库曾发布报告,渲染中国正“渗透”欧盟及“中国威胁论”。 但保有战略自主确有必要,在美国制裁“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与制裁伊朗的动议中,欧盟多个国家提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

在中美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欧洲对中国而言地位愈加凸显。北京期待维护好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大局,妥善管控分歧,这一诉求同样适用于欧洲。毕竟,一个和平、开放的世界更符合欧中双边利益。“双方正在为年内签署欧中投资协定努力铺平道路”,ECCRD研究员克兹基斯院士称。

北外希腊研究中心的中国学者钱颖超认为,中欧之间在一些传统价值观问题上的确存在误解和关切,对此我们需要通过灵活的方式,互相之间开展增信释疑的工作,在加强中欧双方官方层面交流的同时,加强企业层面、民间层面等的交流,做到双线并行,……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逐步改善当下情况。

ECCRD的专家对上述的观点表示认同。在西方社会,英语是通用语言,媒体与智库也基本是以英文撰写成果,无论从传播力还是话语权,中国处在弱势的语境中。加大与智库、媒体的沟通,“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逐步改变现状”对营造友好的国际环境有利。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加大了智库建设,对智库观点的倚重在逐步加大。

前不久,中国国际经济中心副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黄奇帆在接受采访时,对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做了分析。“疫情后的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全球化走向与趋势是不会变的”,他认为,“一强独大”会转向多极化,多极化的发展,是全球经济未来的走向。同时,他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程会越来越大。

黄先生是中国开明型、专家型学者兼高级官员的重要代表。他曾任重庆市市长,深受朱镕基信任。无论在政坛,还是在民间,黄奇帆都是极为重要的意见领袖。他的观点同样被习近平与李克强所重视。

黄先生的观察视角、视野和很多中国专家不同。他还以敢言而著称。日前,他指出,中国的研发资金已经占GDP的2%,在2.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规模,投入位居世界第二。但黄奇帆指出“用的太散,用在核心产业、高科技领域与基础科学的只有5%”,而美国与G20国家则把研发资金的17%、 20%集中在核心产业、高科技与基础科学领域。

近年来,欧洲一直要求中国加大对外企的市场准入,并为在华经营的欧洲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就在王毅与杨洁篪访欧期间,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勒尔(Josep Borrell)发表了两篇观点文章,他指出,希望中国与欧洲建立更加平衡的经济关系。

由边缘到慢慢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极尽努力也曾经伴随着适应所有的阵痛。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登上世界经济舞台的标志性事件。初加入WTO时,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所占的比重是2%,2003年是2.78%,2018年初大约是1.87%。这里既有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适应的因素,也有政策“壁垒”的原因。“宜早不易晚,宜快不宜迟”,在2018年博鳌论坛上,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亲自拍板,宣布金融业要加大对外开放。随后,中国金融开放11条出台,涉及银行、保险、信用评级、证券、基金与期货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保险业对外资开放,最高持股比例可达100%。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ECCRD的地缘研究专家认为,欧洲、美国与中国都是多极化的重要角色,“脱钩”和“新冷战“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利益,这是历史潮流。欧中作为世界两大文明、两大市场和两大力量,携手合作对整个世界,尤其对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的复苏而言,是举足轻重的。

今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双方管控好分歧,推动完成中欧投资协定签署,推动《中欧合作2025战略规划》出台,进而推动中欧自贸协定,使“欧亚互联互通战略设想“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应是欧中双方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内的重大目标与愿景。

王毅与杨洁篪访问欧洲七国,在加强抗疫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反对“新冷战”之外,重点强调的议题是人文交流。譬如在德国外长海科·马斯(Heiko J. Maas)与王毅举行会谈时,双方在加强人文、智库、媒体、学术、科研机构交流达成共识。在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Pedro Sánchez)会见杨洁篪时,双方对加强人文交流、深化文明对话充满期许。在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会见杨洁篪时,双方除了谈到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将比雷埃夫斯港打造为世界一流港口之外,双方同样强调了人文交流。杨洁篪表示,双方要共同办好“文明古国论坛”,促进文明交流对话。

ECCRD站在中立的立场,对欧中发展进行研究,并致力于将欧盟及欧洲的期望传递给中国政府的决策者。同时,ECCRD也在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对话。前文杨洁篪提到的“文明古国论坛”,其策划即出自ECCRD,马提亚都主席与中方首席高级顾问、希腊语著名翻译家李成贵、包括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主任王梦奎均是这一策划的重要支持者与参与者。


欧中发展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eccrde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