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尼亚胡先生
来源: ECCRD    发布时间: 08-14

有的人希望被记得,有的人希望被忘记,有的人无所谓。有一个塞浦路斯人,是不应当被忘却的。

他是伯利克里斯·尼亚胡先生。是他,第一个邀请中国演员到希腊演出希腊古悲剧,是他,第一个建议把希腊古悲剧和中国戏剧相结合,是他,亲自帮助改编了第一部移植剧目《美狄亚》。这三个第一的见证人是我。

我在前一篇《罗家三代人和希腊戏剧》中写过罗家对传播希腊戏剧和中希文化交流的贡献。不应该忘记帮助他们成功的恰恰是伯利克里斯·尼亚胡先生。

image

                                                         作者和尼亚胡先生在一起

 

伯里克利斯·尼亚胡先生是塞浦路斯人,当年在希腊担任德尔菲欧洲文化中心主任,是他邀请中国中央戏剧学院86届学生参加了戏剧节,那也是中国演员第一次在希腊这个古希腊悲剧发源地亮相。从那时起,尼亚胡和导演罗锦鳞成了朋友,帮助罗导在中希两国之间从事戏剧研究和交流事业。

《俄狄浦斯王》在德尔菲演出成功后,尼亚胡和罗导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我担任翻译。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尼亚胡先生指出,你的学生这样的演出是为了学习古希腊悲剧,在中国介绍古希腊悲剧。但是,你们到希腊来,用希腊人传统的方式来演希腊古悲剧,只是模仿。最多也只能沿着希腊悲剧演员步子走。要想在希腊的古悲剧节演出上有突破,一定要有中国的特色,其它国家剧团没有的特色。罗导表示完全赞同,说,自己也在考虑如何在传播和介绍古希腊悲剧中加入中国元素。

image

                                                                尼亚胡和美狄亚改编者讨论剧本


第二次参加德尔菲悲剧节时,罗导就在指导哈尔滨话剧院的《安提戈涅》时,大胆地用中国戏剧中的伴舞女代替希腊古悲剧中的歌队,用长水袖舞蹈来表达感情,是一次很大胆的尝试。后来到第五届古希腊悲剧节时,他指导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出了《特洛亚妇女》,采用了更多的中国舞蹈、伴唱等形式。

这次演出后,尼亚胡先生和罗导又进行了一次长谈。他说《安》剧和《特》剧在导演上有很大进步。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还是希腊古悲剧的演出模式,不能算作突破。他提出,能不能完全用一种古老的中国戏剧表现希腊古悲剧。当时,罗锦鳞就想到了河北梆子,他介绍说,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悲壮,应该能够表现古希腊悲剧。于是,他找到了裴艳玲。在上一篇中我有所介绍,不再重复。我要说的是,尼亚胡先生的认真精神。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石家庄他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文化,观看河北梆子,了解河北梆子的特点。在剧组拿出了改编剧本后,尼亚胡先生非常重视,一定要我把剧本翻译过成希腊语,然后一段一段提出意见,和改编者进行探讨。《美狄亚》改编非常成功。尤其美狄亚杀子复仇那段戏,演员在杀死两个孩子后,有一大段悲壮的唱腔,无论你懂不懂语言,都会被感动得落泪。

image

                                                                                 尼亚胡在河北省博物馆参观


尼亚胡先生对这种戏剧移植非常满意,记得在从石家庄返回北京的火车上,他对我说:无论多大困难,我也要让河北梆子的《美狄亚》在希腊演出。但是,没有料到的是,困难还真大,首先,那年发生了广场事件,万事具备的河北梆子剧团被挡在了中国境内。因为当时欧洲整体抵制中国。然后是希腊政坛变化,伯里克利斯·尼亚胡的德尔菲欧洲文化中心主任职务被他人代替。没有了这个机构的支持,不仅办理申请签证手续被阻,经费也成了大问题。他要遵守自己的诺言,就成立了一个非官方非赢利的组织:世界文化之城文化中心,准备一旦开禁,马上以这个群众团体的名义邀请河北梆子剧团。

我休假结束回到雅典后,成了尼亚胡先生和河北梆子剧院的联系人。到了1990年,欧洲对中国的禁令解除,他马上以世界文化之城文化中心名义发出邀请函,解决了签证问题。没有经费,他和河北梆子剧院商量,进行商业演出。他单枪匹马,从南到北,从大陆到小岛,联系演出接待单位。

经过一个月,虽然演出成功,但是收入不理想。为了履行合同,尼亚胡先生拿出自己的积蓄,补齐了亏空部分,按合同付给了河北梆子演职人员费用。但是,他真是太难了,他不让我对外人说,有一个阶段他的基本生活费用都需要向朋友借债。但是,他不后悔,说:我相信我的努力会有结果的

image

                                                            演出剧照


果不其然,河北梆子《美狄亚》在希腊演出成功后,在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尼亚胡奔波下,联系了意大利和法国。1992年,他带领河北梆子《美狄亚》在意大利和法国巡演,后来我看报道,演出了300多场,尼亚胡成功了。

1993年希腊政权再次更迭,尼亚胡又回到德尔菲欧洲文化中心担任主任,继续和罗锦鳞合作,先后尝试用京剧、评剧方式演绎古希腊悲剧。

image

                                                                                                       演出剧照


1994312日,我在《人民日报》国际副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热心西剧东移的尼亚胡》。编辑在文章前用加黑大字写到:有这么一位国际友人,十几年来致力于中希文化交流,而不论是宦海沉浮,还是负债累累。

因为工作的关系,从那以后我们断了联系。2015年我到雅典还曾设法联系他,没有成功。希望伯里克利斯·尼亚胡先生或者跟他还有联系的人有机会看到这篇文章联系我。在我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不应该被忘记的人。

 

 

 


欧中发展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eccrde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