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罗念生老先生一家三代人的深厚友情
来源: ECCRD    发布时间: 08-14

中国和希腊在戏剧演出前,都有一个传统:要敲三通锣,名曰开场锣。罗家三代人也是三通锣,是一场大戏的开场锣。但是,此罗非彼锣。加一个金就成为锣。这个就是罗家三代人对希腊戏剧的热爱,对希腊戏剧在中国传播的情结和对中希文化交流的贡献。

我和罗家三代人的交往差不多近50年了。

image

                                                                                                                        罗家三代人

 

罗念生老先生是中国翻译希腊古悲剧的第一人。他1904年生人,1929年留学美国,开始时攻读英美文学,在1933年他作为业余爱好翻译了第一部希腊古悲剧《伊菲格尼亚在陶罗人里》后,爱上了希腊文学和古希腊悲剧,转向希腊文化研究。怀着对希腊文化的爱,在60多年的生涯中,在艰难困苦中,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执着,翻译了埃斯库罗斯悲剧7部,索福克勒斯悲剧7部,欧里庇得斯悲剧5部,阿里斯多芬喜剧6部。主编了《古希腊语-汉语词典》。还留下来大量其他关于希腊文化的论著。所有这些著作都收集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7卷《罗念生全集》中。

1968年从国外留学归来时,罗老先生找到了我。当时他正在编撰《古希腊语-汉语词典》,有些现代希腊语的问题需要我帮忙。那时老先生听力已经减退,我们约定,每次见面时,我都要到他家的窗户下面,直接敲窗户而不是敲门。老先生全部时间都在伏案疾书,视时间如命。见面时他把早准备好的一张纸拿出来,上面写满了问题,我们逐条讨论。完了以后,约定好下次见面的时间,我就离开。一年后我被分配到天津新港码头工作,后来被派到雅典,担任新华社驻雅典分社记者,断了联系。

 

image

                                    本文作者和罗念生先生

1986年,我在国内休假期间,中央戏剧学院找到我,请我担任他们出国演出的翻译工作。这是我第一次认识罗锦鳞导演,他是罗念生的长子,当时是中戏的副院长兼导演系主任。他指导86届学生们排练并在国内成功上演了罗念生老先生的翻译作品《俄狄浦斯王》。应德尔菲欧洲文化中心的邀请要去参加希腊古悲剧戏剧节。我再一次见到了罗念生老先生,他当时是中国戏剧家代表团团长,罗锦鳞是导演,我是随团翻译。

我记得非常清楚,《俄狄浦斯王》在德尔菲古剧场演出成功的第二天,在文化中心会议厅举办了《俄》剧研讨会,主席台上坐着罗家父子和文化中心主任尼亚胡先生。我在二楼的同声传译室内,通过耳机和主席台对话翻译。老先生非常激动,当他说道我从事希腊文化研究50多年,今天第一次踏上这块我梦想多年的土地……”时,竟然老泪横流,老人家的演讲深深感染了我,我哽咽着翻译了老先生的讲演。

image

                                                                                                         1986年赴希腊演出介绍

这之后我陪同老人家参观德尔菲古迹,他虽然是第一次到这里,可是就像回到老家一样,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到喀斯特里亚泉水边时,我刚要说这是……”老先生就滔滔不绝地讲起音乐之神阿波罗怎样在这附近和9位艺术缪斯女神畅游嬉戏的故事。老先生要喝喀斯特里亚泉水,我怕老人家年岁高,胃口适应不了山泉冷水的刺激,劝阻他,他说:这是艺术之泉,灵感之泉,读了一辈子喀斯特里亚泉,写了一辈子喀斯特里亚泉,今天真真切切来到泉水边,哪有不喝的道理。于是俯下身,以手代杯喝了泉水,然后满意地说:啊,愿喀斯特里亚泉水给我灵感!”

1988年,中国哈尔滨话剧院带着《安提戈涅》又参加了德尔菲希腊戏剧节,老先生又一次前往希腊,也是我陪同。1990年,我在雅典惊悉老先生于410病逝,享年86岁。非常难过。他最大的遗愿是能将他的骨灰一部分埋葬在他终生热爱的希腊文化热土上。

image

                                罗锦鳞和李成贵

 

罗锦鳞是中国著名的希腊古悲剧导演,他把16部希腊戏剧成功地搬上中国舞台。我陪同他最多的是他把《美狄亚》古悲剧移植到河北梆子上。当时我陪同德尔菲欧洲文化中心主任尼亚胡先生和罗锦鳞到石家庄会见著名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女士,共同决定改编《美狄亚》,达成共识后,在罗锦鳞指导下,排练并到希腊进行了成功巡演。那次我陪《美狄亚》剧组先后在德尔菲、雅典、佩特雷等城市,在科孚、伊萨基岛屿巡回演出。罗锦鳞还把希腊古悲剧改编和移植到评剧等中国传统剧目上,为希腊和中国戏剧的交流和借鉴开了先河。近几年,罗锦鳞还注意把当代希腊戏剧家作品介绍给中国,他成功地将卡巴奈利斯的《晚餐》搬上中国舞台,在北京上演第100场时,特意请我去品尝丰富的晚餐。我因有事未能赴约,成了我的一件憾事。罗锦鳞先生80岁了,精力旺盛,热情不减,经常为戏剧界讲授希腊文化和古悲剧,我特别钦佩他的见解:作为西方戏剧的源头,古希腊戏剧中充满了古代的哲学、政治和民主精神,这也是两千多年来它强大生命力所在,其中对人性的歌颂,对社会问题的拷问,在今天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image

                                                                                                                             本文作者和罗锦鳞交谈

罗彤继承爷爷和父亲的事业,早早前往希腊留学,学习希腊语言,研究希腊文学艺术。我和夫人把罗彤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怕她初到希腊不适应,有时在周日请她到我们住处,给她包饺子,做中国饭菜吃。我更多的是关心她的学习。这孩子非常聪明,学习希腊语言很快,独立能力也强,小小的年纪开始在希腊创业。并成了父亲罗锦鳞最得力的助手。

罗彤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中国希腊文化交流事业,她在希腊成立了文化交流中心,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向中国介绍希腊文化,她完成了《爱琴海光芒》12集纪录片拍摄。

罗彤最近跟我联系,回答了我关心的问题:我主要要做:1,希腊戏剧在中国的实践(导演)及研究(学术)。2,希腊文化在中国的推广。3,继续中国文化在希腊的推广。4,中希文化交流。祝愿她成功。

 

image

 

罗家三代为传播希腊文化、为中希文化交流已经敲响了开场锣,大幕已经拉开,已经上演了一出出戏剧,将有更多热爱希腊文化、热衷于两个古老文明传承和交流的有识之士,会把这出大戏继续精彩地唱下去。

 

 


欧中发展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eccrde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