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来源: ECCRD    发布时间: 08-13

8-1 《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image

 

文明这个词“civilization”首次出现在离今天并不算太遥远的1765年。当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家米拉波,在他所著的一本名为《人类之友》中首次在“非司法领域第一次使用该词”。 

米拉波(1749--1791),全名奥诺莱·加里布埃尔 ·米拉波(Honore-Gabriel Mirabeau,1749—1791),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活动家

 

image     米拉波在《人类之友》这本书里,为世界带来了“文明”这样一个概念,与之前人们对这个词义的局狭性使用不同的是,他对“文明”一词进行了扩充,用这个词汇来指代一个文雅、有教养、举止得当、具有美德的社会群体。在他创造这一名词之后的不到十年时间里,“文明”一词风靡欧洲,成了启蒙思想中的常用词。当然,在这之前,“civilization”已经作为一个语词出现过,但是,它仅仅被定义为一个“法学术语”,指代一种由民法取代军法的社会。 “文明”这个词,在中国古籍中时常见到它的身影,如《易传》中的“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但该用法的指向,与我们今天通常使用的意思却相距甚远。

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问世。

萨缪尔·亨廷顿因《文明的冲突》(Samuel P. Huntington,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而享誉世界。亨廷顿认为,世界的冲突源于文化的差异,《文明的冲突》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尤其为正在崛起的中国和西方的外交与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视角。

亨廷顿理论不仅来源于马基雅维利、尼布尔、哈茨,最早持其实文明的冲突之观点的是希罗多德。他研究的正是东方和西方为何发生冲突, 希罗多德的代表作《历史》(Herodotus, Histories)是一部研究著作。在书中,他思考了何为决定成败的关键?例如,,希波战争是如何发生,如何发展的?希腊又是如何最终打败了强大的波斯的?

《文明的冲突》书目:   

  
第一部分 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新时代
第二章 历史上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
第三章 普世文明?现代化与西方化
第四章 西方的衰落:力量、文化和本土化
第五章 经济、人口和挑战者文明
第六章 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
第七章 核心国家、同心圆和文明秩序
第八章 西方和非西方:文明间的问题
第九章 多文明的全球政治
第十章 从过渡战争到断层线战争
第十一章 断层线战争的动力

 

 

8-3《文明及其内涵》Civilization and Its Contents

 


image

  

 作者: () 马兹利什(Bruce Mazlish)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Civilization and Its Contents
  译者:
汪辉 
  出版年: 2017-3
  页数: 194
    ISBN: 9787100122306

布鲁斯·马兹利什(Bruce Mazlish),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全球史、心理历史学、自然科学史、历史哲学,并致力于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历史研究之中。代表作有《探寻尼克松》《19世纪的一对父子》《不确定的科学》《第四断裂:人类和机器同步进化》等,由于卓越的学术贡献,1986年荣获“汤因比奖”。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强化了文明的对立性,但作者指出,亨廷顿对伊斯兰世界所知甚少,只不过“利用了它”。 亨廷顿从著名的伊斯兰世界研究专家伯纳德·刘易斯那里借用了“文明冲突”一词。后来,与“文明的冲突”站在截然相反立场上的“文明对话”观,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响应。典型标志是联合国宣布2001年为“文明对话年”。

附:《文明及其内涵》书目

前言
第一章 文明概念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第二章 作为殖民意识形态的文明
第三章 作为欧洲意识形态的文明
第四章 文明化进程
第五章 其他文明
第六章 全球时代的文明对话
第七章 结语

索引


欧中发展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eccrdeu@gmail.com